一周音乐的后续
一周音乐
shanavlab,公众号:山闻见实验室shanavlab一周音乐 A Week of Music
关于什么是【一周音乐 A Week of Music】请点击上面👆👆👆引用公号了解详情。
反馈1:
“一周音乐”在伦敦艺术家圈里得到了极高的反响,不光在音乐方面,产品的制作和概念都是之前没有人这样做过的。当我第一次看到了7盘磁带的包装和设计,以及售卖的方式,忽然觉得这已经不光是音乐和媒介了,它已经完全跃身为卓越的产品。在当下手机音乐产业和千篇一律的过度表达映衬下,”一周音乐”是给了这个无趣时代一记大大的耳光和警醒。磁带尖锐并温暖的声音,以及需要从头欣赏到尾的固定设定,都给了听者全新回归的机会。-沈静
关于一周音乐的设计,给设计师广煜做了个微信聊天式的采访:S=盛洁, G=广煜
S:这是你第一次做磁带的设计吗?
G:是的。
S:那请介绍一下这套专辑的设计方向和视觉想法吧?
G:刚开始接触这个项目的时候,我还没有听到全部音乐人的作品,大概只有三四个人。。。。我不知道我这么说,策划人和音乐人会不会反对。这些作品,在我个人看来,还是属于实验音乐的范畴,每个人的风格也不太一样。所以,根据音乐类型和多样的风格。我选择了一种更为理性的设计方法,你理解为用Excel做的设计也是可以的。就是平铺直叙的排版,没有更多了。选择黑色的材料,也是因为它很normal,不带有任何倾向性。
S:这套磁带你收到以后是否听过?如果听了,能不能谈一下你的听后感,更确切的说是使用感,我想强调的是这一整套磁带专辑给你的整体使用感。
G:磁带我确实没听过,因为没有卡带设备,我听的是数字版。。。整个开封的过程我还是有的,作为设计师,除了开心,和小心翼翼的寻找制作的漏洞,没有别的心情了。确实少印刷了一句话,限量100份。
S:从一开始接触到这个项目到现在完成,你对于这个项目是否有什么改观?
G:刚开始的时候就是兴奋吧,我最喜欢做音乐类的项目。。。过程有点曲折。因为涉及的工序很多,透明黑色磁带壳的铸膜、丝网印刷、灌音乐等等,有些工序都不是我来接触的环节,明显感觉到过往的经验基本覆盖不住,有收获也有遗憾。但是,挺好的。。。以后这样的项目我还做,哈哈。
S:确实太多波折了,几乎每一个环节都必须发生一些令人崩溃的事件,主要大家也都是第一次做,但却完全忽略了磁带这个介质的复杂性,一旦将它从生产线上拿下来,切分开来做,我们就必须自己去面对每一道工序所涉及到的专业技术问题,这个会导致流水线对接缓慢和容易产生失误,这也是我从这个项目里得到的一个很可贵的经验教训,当然现在如果再来一遍肯定是没问题了。那我继续问,磁带为什么选择墨镜黑和手工丝网印?而不是用常规的方式比如歌纸,跟音乐有关系吗?
G:其实,全透明和全部不透的黑色是可以直接采购现货的,而且做一个纸质的外壳或者歌纸也是一件容易事。。。但是,当样品拿在手里的时候,歌纸也很容易想象出最终结果是什么,那种品质感是极低的。。。我前面也说到了,选择黑色是因为我想要Normal,但是常规和“凑合用”是两回事,我可以接受普通、正常、常规,但不能接受粗制滥造(虽然现在的结果也并没有达到完美状态,但是我们至少推进了很多)。其实,优质的音乐不需要过度的设计去帮助解释。。。这个设计也并不对应某一个音乐作品,他们的作品我都挺喜欢的,我听东西比较杂,不太挑食。。。如果,非要说跟音乐有关,就是把一个常规的东西做好,我觉得这也是他们做音乐的态度吧。。。。态度上保持一致?对于做音乐,和做什么样的音乐,从你们的描述里和声音里都能感觉到,就想的很明白。
S:2019年的时候,我找过你帮我们做过先锋音乐节的海报,记得当时你的排版和切割也让先锋音乐人们消化了一小下。我觉得这很有趣,所谓“先锋”必然指的是在某一个领域里走在前面,至少是对自己的一个探索和突破吧,而这个瞬间的如鲠在喉,像一个核反应堆,不能挪地方,换一个专业领域就很可能炸了。
G:其实,我们,所有人。。。。都是在某一个,或者几个领域,能做到,或者有兴趣做到突破。。。。在其他方面,都是“普通人”。。。。我小时候可能因为对方普通而不高兴(接受不了我的设计),现在也能接受。
S:所以“Normal”,跟“日常”一样。
G:我常举一个不恰当的例子。。。就突然有朋友,跑来跟我说有一个500元的手机壳,手感怎么好吧,材料怎么棒。。。我怎么想?我就是一个普通人,100元的手机壳就行了,坏了换一个。。。我完全听不进去材料突破这些话。我可以表示理解,但是我不会消费,他也完全没有必要生气。。。我拿着设计跟人家讲,什么版式,什么实验,人家会怎么想呢?怎么到自己这里就卡了,就矫情了呢?所以,完全没有必要。。。超出普通人认知的那部分,就是自己的兴趣爱好,做的时候就已经收获乐趣了,不用强求别人分享我的乐趣。
S:接受就是彼此给了对方一个享受乐趣的机会。
G:对!
S:那普通是一个标准吗?
G:对自己和别人都宽。。。不敢说宽容吧,太鸡汤了。。。。宽一些吧。
是我现在做大部分设计的一个标准。。。。如果设计的角色是一项服务,那必须普通,或者说普视化。。。。如果设计的角色是一个艺术行为,那可以尽量释放自己。
S:那你觉得你在这个项目里是服务的角色还是艺术行为?
G:咱们这个项目有点点特殊,其实是有我个人的一些期待在里面的,但是,我尽量绕开不普视的语言吧。一半一半吧。
S:明白了。
G:比如说,封面很多单词断开了,其实不能这样的,我只是偷偷的添加了一些我对设计的小实验在里面,观者甚至察觉不到。。。
S:是对文法的一种实验还是什么?
G:我觉得是有点挑衅吧。就是给读者障碍。这是我跟专辑作者的一种交流方式,我甚至很正经的说,你看,这是一种规划,他有逻辑的。。。看着挺有道理,也没有不能接受。
S:good!
G:但是,我就是从音乐里听出这种感觉了。。。我觉得做实验就是一种沟通方式,音乐人这样,我一样的。
S:最后,其实这套磁带大家都觉得看着一点不普通,且可以说视觉上达到了惊艳的程度,这是你期待的结果吗?
G:这话可以不写啊。。。。。我觉得,咱们真的只是做了一屉热腾腾的大馒头,贼普通,但咱们比较实在。。。只是大家吃屎吃太久了。
广煜 艺术指导 A Black Cover Design联合创始人
反馈2:
周一,无论如何是噪的,因为又要重新把自己投入到那个公共的秩序里,这其中持续的嘈杂像极了公园的空气,无论是什么,这一天必然是接受共享的。
周二,是调侃的宿命论,一些对活着的感悟在信号发生器的频率中震荡出幽默的诗意。
周三,是一周的中间,不松也不紧,进入车间的脚步声有点法国北部冬日的清冷,金属,机械,一切在有序中制造,是一种带着情绪的观察。
周四,可以想想这个维度之外的事了,合成器,迷幻,是可以稍微走点神儿的日子。
周五,最后一个工作日,这个冬天的早晨比天气预报说的还要冷,将近两个小时的出勤,车,变成了太空舱,载着那个新手妈妈去了没有尽头的隧道。
周六,不一定非得去蹦迪,也可以去土星聚会,神秘的仪式,巫术,火光中的土黄色,不回来也可以。
周日,独处,在家,休息,闲散,只是抱着吉他盯着这一天和自己,整整一天,很好听,享受最后属于自己的秩序。
这整套专辑给我的感受是多样性的,像极了日子,在可能是不变的往复里发生着所有的无常。磁带的时间感要比数字版快很多,大概是要翻面的那一刻显得太有要求了吧,它在提醒你,你在听音乐。
-项目发起&策划人:盛洁
一周音乐7盘磁带专辑套装,在5月16日一个阳光很美的下午售罄了,感谢大家的支持与鼓励!一周音乐其实是一个以音乐出版为形式的艺术项目,历时8个月,在中央美术学院学术支持与所有制作和生产方的努力配合下,得以完成100套的成品发行,作为项目发起和策划方,真挚的向所有人说声“谢谢!”。
我们与音乐人的版权共享,也就是说7位参与到这个项目里的每一位音乐人,日后都有权再版自己的那张专辑。而一周音乐将全球仅发售这100套,除了分给每一位音乐人的每人三套,在可售范围内还将有5套留给海外的乐迷,稍后会做宣传。6月26日将会邀请这7位音乐人来北京的UFO Space演出,疫情了两年,大家都很少出行,将会是一场好久不见的聚会。这场取名为“三魂七魄” 的演出是由一周音乐的两位策划人盛洁和丁昕以及UFO Space的主理人老吕联合策划的,三魂七魄将被纳入到UFO Space的甲马系列演出中,借用老吕的话说:三魂指的是三个策划人,七魄指的是来演出的七位音乐人。遗憾的是有两位音乐人若潭和沈静分别在巴黎和伦敦,疫情的缘故这次将无法来到北京参加演出,于是我们特此邀请了上海的阿鸣,和广州的姚春暘与其他五位音乐人成就这场精彩的演出,关于所有这次演出的相关信息过两天会在此公众号和UFO Space的公众号发出详情。届时音乐人们也会带上自己的那套专辑现场签售。还希望大家能持续关注。
本项目由中央美术学院学术支持
项目策划:丁昕 & 盛洁
混音/母带制作:魏国
平面设计:广煜@ablackcover.com
出品:shan audio visaul art lab.
磁带壳生产:顾立新
磁带印刷:北京印可兴商贸有限公司
磁带灌录:北京五环音像
外盒包装内册印刷:北京奇良海德印刷股份有限公司